標籤

顯示具有 醫療保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醫療保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英國實驗心理學家分析 女性大眾臉 個個貌美又年輕


女生被說長相「大眾」或許不認為這是讚美,但若被形容長得像實驗心理學家最新公佈的各國女性大眾臉可就要開心了,因為個個都貌美、年輕!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座墊害我「硬」2年 美男怒告BMW

這種男人求之不得的事......他告的了嗎~??

英國鏡報報導,美國加州男子沃爾夫上月26日向加州最高法院提告,指控兩年前他騎乘BMW公司生產的重機車4小時,造成他罹患「陰莖異常勃起」,且兩年來持續勃起不消退。沃爾夫以身心與工作受創為由,向BMW求償。
(圖 / 載自網路)

小五女生研究 臭男生 就是要引起女性注意

「為什麼男生老是愛故意鬧女生?」「為什麼男生打完球都不擦汗,老是又臭又髒!」私立靜心小學六名女學生為了解班上「臭男生」在想些什麼,展開「男女大不同」大調查,學習如何與異性和平共處。

「隔壁的男生真討厭」獲寫作優等獎
(圖 / 自由時報)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科學證實 善惡到頭終有報

平靜的水反映真實的事物,寧靜的內心反映真實的自己
(圖 / 載自網路)
說起自然界的因果律,人們大多會點頭認同,因為物質世界是有規律的,例如:傾倒髒物會汙染水源、濫砍樹木會造成沙土流失……但是對於一些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因果循環規律,有些人就半信半疑了。

現代科學的最新發現卻證實了傳統文化中所講的許多玄妙內容都是真實的,包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統思想。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聊「對」八卦的五大好處

在公司愛聊八卦嗎?放心,你不是特例,而且這類閒聊未必那麼負面。美國心理學教授指出,聊八卦也有好處,因為人們可藉此拉近距離。

在職場上,關鍵在於聊「對的」八卦。
(圖/載自網路)
專家警告,我們應避免參與不友善的聊天內容,包括背後中傷、抱怨連連和散播謠言等,因為這可能破壞你的職場人際關係,甚至害你賠上工作。但私下透過閒聊交換資訊對你有幫助,完全置身事外並不明智。

以下是五個在公司聊八卦的好處: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傳簡訊治療憂鬱症 美心理醫師肯定

加州心理醫生發現,利用手機簡訊與憂鬱症病人溝通,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狀及其它的心理問題。
接受簡訊的病人也表示,他們的心情會更愉快,且75%的病人也表示願意繼續接收簡訊治療。
(圖 / 載自網路)
美國舊金山總醫院的心理醫師Adrian Aguilera說,傳簡訊讓他能更有效的跟沒有電腦的低收入戶聯繫。

傳簡訊常被怪為美國青少年文字能力不足、開車不小心的原因之一,但加州心理學家指出,140字的簡訊,是治療憂鬱症及其它心理毛病的有效工具,這個方法讓醫生能和沒有電腦、或網路的低收入病患溝通,而用簡訊與醫生聯絡的病患說,他們感覺心情比以前更好且更快樂。

舊金山總醫院的臨床心理醫師Adrian Aguilera自2010年開始,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理學家Ricardo Munoz合作,建立「短訊服務」醫療計劃,治療低收入的拉丁美洲裔心理疾病病人,要求病人針對每天所遇到的正面及負面遭遇,思考當下心情藉由傳簡訊告知醫生。

病人指出,收到簡訊讓他們感到被關心。一位拉丁美洲裔的病患指出,在收到簡訊後,「我感到有人關心及支持,而且我的心情好轉。」另一位病患指出,「我有困難時若收到簡訊,我心情會感到更好。」Adrian Aguilera在測試「認知行為治療法」一段時間後,75%的病人表示想繼續收到簡訊。

Adrian Aguilera說,他藉由簡訊來提醒病患執行一些技巧,以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他從小在芝加哥的墨西哥社區長大,因此培養了服務低收入戶的熱忱。他說:「我想影響的人沒有很多的電腦及網路使用機會,但我們運用他們每天在用的科技,來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

※摘自2012/04/12【台灣醒報】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0227

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挑戰極限!全世界最安靜的「消音室」 最多只能待45分鐘

俗話說「沉默是金」,但是你能忍受待在無聲環境多久呢?美國有一個「世界上最安靜的場所」,卻靜得讓人無法忍受;據悉,人在這種環境中,最長也只能待45分鐘。
美國有一間全球最安靜的「消音室」(圖/載自網路) 

英國《每日郵報》4日報導,位於美國明尼亞波利斯南部的「Orfield」實驗室中,有個「消音室」可以吸收高達99.99%的聲音,因此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

但是長時間待在此地會令人產生幻覺;「消音室」建造者史蒂文‧奧菲爾德(Steven Orfield)表示,他們一行人曾經挑戰過待在黑暗的靜室中,最後只剩一名記者坐在那45分鐘。

他說,人在安靜的環境中,耳朵會逐漸適應,但室內愈安靜,耳朵所聽到的也愈多,除了會聽到自己心臟跳動外,還會聽到肺、胃等器官所發出的聲音;所以在消音室內,自己卻成了噪音的來源,這也容易讓人迷失方向。

據悉,美國許多廠商都會透過這間「消音室」測試產品,例如閥門、手機、汽車儀錶板等;就連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也利用此地測試太空人是否適合該工作。

※摘自2012.4.5 【Nownews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2/04/05/91-2801686.htm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企圖心+成功=長壽

最新研究顯示,有企圖心、且爬上頂尖階層的成功人士不只比較有錢,也比較長壽。
+
↓↓  
(圖 / 均載自網路)
一篇刊登在應用心理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具企圖心且達成目標的人,壽命比動機和決心普通的人還長,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甚至比其他人快樂。

研究報告的撰稿人聖母大學管理學教授賈吉(Timothy Judge)說:「我想你可以說這些人擁有一切。當然我們不清楚他們是如何攀上頂端,但他們善用自己的抱負,努力以赴達成目標。」

但反過來看,有企圖心、卻沒規劃時間進度的人,最可能英年早逝。

賈吉與另一位撰稿人華林頓(Warrington)商學院的卡梅爾穆勒,,從一項長逾70年的史丹福大學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得出上述結論。該研究自1922年起,追蹤逾1,500名智商測驗分數較高的加州兒童,探究他們的企圖心和身體與情緒發展等多個主題。

賈吉和卡梅爾穆勒觀察企圖心高低對這些研究對象死亡率的影響後發現,企圖心非常高的人壽命較短。

企圖心分數在前10%的人中,超過45%在1982年前辭世,距離他們參與研究約60年;同期整體參與研究者的死亡率為33%。

若把企圖心較高的參與研究者分成兩類,結果就更耐人尋味。實現人生目標者在1982年前的死亡率為31.7%,相較於未能實現人生目標者的46.7%。換句話說,有企圖心、但未能實現目標的人壽命通常較短。

另一份最近在日本發表的研究則發現,強力鞭策自我的日本男性經理人和專業人士,通常較早辭世,原因顯然是他們重視工作甚於健康。

科學家檢視從1980至2005年間辭世的日本男性死亡證明書後,發現經理人和專業人士60歲前辭世的風險,比從事神職人員、銷售、服務、保安、農業、及生產與運輸等工作的人高1.7倍。

負責這項研究的北里大學醫學部教授和田耕治說,經理人和專業人士的壓力較大、生活風格也較乏味,沒時間運動和睡覺,他們的工資較高,生活方式卻不健康。

不過有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前述美國的研究也發現,企圖心最低的人也可能比較長壽——企圖心低者在1982年前去世的比率只有30%,低於整體的33%。

這些研究的結論可能是:別擔心,快樂點,你就會活更久。


※摘自 2012/4/2【聯合新聞網】(經濟日報/綜合外電)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001015.shtml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幸福感調查/看自己還可以 看社會…直搖頭

遠見雜誌昨天公布「台灣幸福感調查」,國人的個人幸福感平均分數為64.2分,屬於「幸福小資族」,但評價社會的快樂程度卻只有48.9分,是「幸福清寒族」,顯示台灣人看自己較快樂,看這個社會就搖頭嘆息了。

遠見調查 小我幸福大環境不及格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24-233-2F33333-2F4-233-2B31303c343c4-2334

有趣的是,遠見同時也針對現任四十位閣員發出問卷,由政府官員眼光來看台灣人民的幸福感。結果顯示,認為台灣人「非常幸福」和「還算幸福」者,高達百分之九十二點三,與民眾自評結果有相當落差。

本次調查從今年一月卅一日至二月三日,以電話訪問一○六二位年滿廿歲民眾。調查參考國內外快樂研究,挑選健康、經濟所得、生活滿意、社會連結等作為主要指標,列出十二個面向,以一到十分評價滿意程度;三到五分屬勉強糊口的「幸福清寒族」,六到八分是期待未來的「幸福小資族」。

結果顯示,台灣人在「朋友關係」和「家人關係」的得分最高,都有七分以上;分數最低的兩項分別是「財務及收入滿意度」和「未來生活保障信心」,「個人生活狀況」也不到六分。

在民眾心中,最重要的幸福三大要素依序是個人身體健康、夫妻和伴侶間的情感及個人收入。影響個人幸福感的因素以社會和經濟問題居首,其他重要原因還包括居住問題、社會風氣、貧富差距和治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年長者的幸福感較高,廿五歲至廿九歲的年輕人,超過半數覺得不幸福,是廿歲至四十五歲青壯年族群中,幸福感最低的一群人。

遠見創辦人高希均表示,台灣每人年平均所得超過兩萬美元,購買力平價(PPP)經過調整後超過四萬美元;台灣人有權利要求更高的幸福感,政府施政有必要從重視所得,提升到重視每個人的幸福感。


2012/3/28【聯合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96017.shtml

不怕嚴管 新加坡喊「幸福」

「走,到幸福國找幸福」一書描述新加坡是亞洲最幸福的國家,而馬來人是新加坡最幸福的族群。
(圖/聯合新聞網)
馬總統競選時承諾每年公布「國民幸福指數」,將國民幸福列為國家大事。但到底什麼是幸福?新書「走,到幸福國找幸福」本周出版,作者走訪丹麥、新加坡、墨西哥、美國四個被評為「幸福」的國家,找出幸福的秘方。

荷蘭教授維恩哈文主持的「世界快樂資料庫」排行榜中,丹麥排第二、墨西哥第五、美國排第廿名;而新加坡則排亞洲第一。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者丹‧比特納走訪四國,試著找出幸福的定律。

丹麥人須繳交高達百分之六十重稅,為什麼他們還是感到幸福?比特納指出,高賦稅讓丹麥人不會過度追求物質,成為世上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之一;而政府則藉高賦稅提供為人民帶來長久幸福感的條件:教育、醫療、經濟、環境等。

新加坡人不能嚼口香糖,連便後不沖水都要受罰,這樣也能感到幸福?比特納認為,新加坡為國民提供了一套嚴苛卻清晰的社會體系,準確畫定每個人在社會中所應處的位置,同時實現民族穩定、人身安全和經貿自由;這些讓人找到最契合自身價值的生活,新加坡式幸福是「人們都喜歡自由,但他們更愛穩定與安全」。

墨西哥人並不富有,幸福感卻比「富鄰」美國還高。比特納認為,「信仰」為墨式幸福的特色。這種「信仰」不只是宗教,還包括加入社團、把家庭擺第一。

在美國幸福感排第二的城市──聖路易斯.奧比斯波,比特納得到有趣的發現。這個城市限制廣告看板的大小,認為看板刺激的購買欲會降低人民的幸福感;它也禁止得來速(指讓顧客在車內取得速食的餐飲服務),認為吃得健康是幸福感的來源。

這四個國家/城市幸福感來源不同,但也有共通處。比方都擁有受信任的政府,而政府則努力為人民創建彼此信任的環境。在丹麥,人民因擁有相同的歷史和價值觀而彼此信任;新加坡則借助統一的語言和嚴格法律建立各民族信任感。


※摘自2012/3/28【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80311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成人也有過動症 醫師籲注意

台南一名25歲的男子,因長期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生活,被診斷罹患「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圖 / 載自網路)

醫師指出,約有一半的過動兒,症狀會持續到成年,容易遭忽略、誤診。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黃隆正今天表示,這名25歲的男子從小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常被家長、老師責罵,學業成績不理想,高中唸了4年才畢業;服完兵役後,重考2年上大學,因功課跟不上,很快就輟學;投入職場後也常出錯,在生活上有很大困擾。

他說,這名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約2個月,症狀明顯改善,已決定重回校園完成學業。

黃隆正表示,過動症是兒童盛行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核心症狀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通常在7歲之前發病;但有些人沒有被及早診斷出來,其中約有一半的患者,症狀不會隨年齡增長而改善,影響到學業、工作。出現酗酒、藥物濫用等行為的比率較一般人高;也因情緒較衝動,離婚率比較高。

他說,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較容易被一般人忽略,甚至醫師也容易誤診為憂鬱症等其他精神疾病。國際衛生組織發展出一份自填量表,讓民眾自我評估,若發現符合症狀不少時,就應考慮接受進一步評估。只要接受適當藥物及行為治療,症狀就能好轉。

※摘自 2012/03/30【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6996332.shtml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減重要領 專家不會告訴你的重要福音

為了達到最佳減重效果,人們應食用好的脂肪、可可、奶製品、紅酒及蜂蜜。
而短時間的運動比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更有效果。
充足的睡眠、心情愉悅及淨化的空氣也是鮮為人知的減重不二法門。
《讀者文摘》最新製作的研究報告,提供13項減重要領。
(圖 / 載自網路)


想減重,吃是第一關。研究指出,對減重有益的脂肪包括不飽和脂肪(來自橄欖油、堅果、鱷梨)及多元未飽和脂肪酸(來自魚、堅果、種子)。巧克力內的可可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適度的食用可幫助減重。

食用奶製食品,如牛奶或優格,也能有效降低體內脂肪。一天一杯紅酒對健康及減重有益;紅酒可增加運動耐力並減少因飲食所引發的肥胖。

另外,蜂蜜不旦可減重,還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甚至可以增強血糖控制,提高免疫力。過度的飲食不一定能藉由運動平衡。運動只會帶來3%的體重減少,原因是增加的運動量會增加食欲,進而增加食量。

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會消耗大量熱量,身體為了取得平衡,會引發更大的食欲。反而是短暫的有氧運動或是重量訓練對減重比較有益。

研究也發現能在早期見到減重成效不但能帶來信心,也比較能長時間維持成效。這有別於傳統的一步一腳印,以達到穩健的進步觀念。

此外,壓力會影響健康且降低減重成效。而開懷大笑是降低壓力最好的方法之一,而且笑也會消耗大量的卡路里。

較少時數的睡眠會引發人們增加食量。睡眠的減少會導致肥胖荷爾蒙及人體中胜月太類激素的失調,導致食欲的增加。

空氣汙染則會造成胰島素抗性、降低葡萄糖耐受度、增加發炎的機率,造成糖尿病,而糖尿病與肥胖更是密切相關。

《早安美國》電視節目與《讀者文摘》合力製作「13件專家不會告訴你的事」系列報導,本月的專題為減重,之後還會針對不同主題報導。

※摘自2012.3.22【台灣醒報】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9690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調查:全台上班族平均腦年齡60.5歲

全台上班族平均腦年齡60.5歲,從事金融保險業魔羯座的林姓經理28日也出席記者會說明,實際年齡36歲的他,經測試其腦年齡竟是65歲。
(圖 / 載自 新頭殼newtalk)

據「2012全台上班族腦年齡大調查」發現,有52%的台灣上班族每天超時工作9小時以上,約有9成7的受訪者(受試上班族平均年齡為33.6歲)表示已有腦老化的現象,再透過腦年齡測驗發現,受訪者的平均腦年齡為60.5歲。該調查也依照12星座進行統計,其中,魔羯座腦年齡平均為61.9歲,為12星座之冠;據星座專家艾菲爾表示,相對地,魔羯座在企業中居主管職者也偏多,顯示其個性好強讓工作成就顯著,但也讓自己的腦年齡相對老化。

該調查也依照12星座進行統計,其中,魔羯座腦年齡平均為61.9歲,比實際年齡高了28.9歲,為12星座之冠!而巨蟹座、牡羊座分別為第2、3名。艾菲爾說明,魔羯座屬於一步一腳印的星座,超時工作、把公事塞滿腦袋是常有的事;巨蟹座則是杞人憂天型的工作者,即使下了班,腦子也仍轉著公事跑;牡羊座則是十足職場強人,工作上總是維持滿分戰力,大腦處於緊繃狀態,調查結果與星座特質相當吻合。

據弘光科技大學營養學系助理教授許慈芳表示,腦年齡除了可能反應在專注力和記憶力外,與工作表現、薪水也呈正比關係,據調查指出,平均月收入在2萬至7萬元間的上班族,腦年齡老化程度每下降2歲,月收入則增加1萬元,這也激勵上班族要賺得多,腦子的確要更靈光。

許慈芳說明,正確護腦要做到睡眠、運動、紓壓及攝取營養等4個原則,雖然有9成7的民眾已有腦老化現象,卻只有9.7%的上班族採取護腦行動。現今上班族生活、工作壓力大,就算了解睡眠、運動、紓壓的重要性,卻常礙於沒有時間而較難落實,但另一項健腦原則「營養攝取」應及早開始,並要建立正確的「腦食物」觀念。

許慈芳表示,目前已有科學實證的營養素包含:「維生素A、B、C、E」,可以由蔬菜、水果中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自堅果類或深海魚類等攝取,另一項為「小分子雙胜肽」,較便利的攝取來源則是雞精,建議忙碌上班族在日常飲食中需及早留意這些健腦營養素,為自己的腦力加油,擁有清晰思緒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腦年齡增加職場競爭力。

該調查係由104市調中心受託針對全台1,068位上班族進行腦年齡調查,發現相較於2010年首次腦年齡調查退步近7歲,這個數字警惕生活緊湊、終日忙碌的上班族除了身體要顧,大腦健康也要提早照顧。

※摘自2012.03.28【新頭殼newtalk / 謝莉慧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3653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電玩比交友網站有效?玩家不只打怪獸 更易贏得美人心

找不到男朋友或女朋友嗎?是否曾經嘗試過交友網站、論壇、ICQ、MSN 等交友工具仍找不到對象呢,那麼趕快去玩魔獸世界吧!根據國外研究指出,有 74.7% 的魔獸世界玩家正與另一位玩家交往,而交友網站上只有 33% 的會員能找到對象。
(圖 / 取自網站)

線上大學 Online University 做了一項有趣的研究,從各種不同的條件對比線上遊戲與交友網站,發現線上遊戲儼然已成為許多戀情頻繁發展的所在。在這些充滿故事的世界中,有著各種不同年齡的人,經歷各式各樣的冒險,人們在這些遊戲過程中,更容易互相了解並建立起關係。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線上遊戲比交友網站更容易找到對象(圖片取自/battle.net)

以美國排名前十名內的交友網站 eHarmony 為例,這個站上約有 100 萬名會員,而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線上遊戲-魔獸世界,有 1200 萬名會員,會員數量相差 12 倍。交友網站的會員,平均每個月花在站上的交友時間約為 1.4 個小時;線上遊戲玩家每個月平均花 34.6 個小時在遊戲內,會員可共同相處的時間更為長久。

在針對魔獸世界的調查中,發現有 74.7% 的玩家正在與其他玩家交往;交友網站卻平均只有 33% 的會員正在交往。魔獸世界中有 75.7% 的玩家,願意前往 100 英里以外的地方去和網友相會,有 40% 的玩家會跟隊友吐露真實世界中不願告訴朋友的事。
有 74.7% 的魔獸世界玩家正在與另一位玩家交往(圖片取自/battle.net)

在進行遊戲的情況下,男性分泌較高的腎上腺素,下判斷的速度較平常提昇 25%,有 37.5% 的機率更容易吸引女性;同時大腦分泌多巴胺,更容易產生愛情的感覺。相較於在咖啡廳中聊天,和女性一同對抗怪物,男性是更容易表達自己。

根據這些研究數據判斷,玩家們在遊戲內有較浪漫的心情、較快的反應速度、較容易表達自我、較長的相處時間。也難怪英雄們不只能打敗怪物,更可以贏得美人芳心了。

以下是 Online University 所提供的調查報告,其中有更多的數據可供參考。


Created by: OnlineUniversity.net

Created by: OnlineUniversity.net

※摘自2012.3.26 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2012/03/26/91-2798131.htm
http://www.nownews.com/2012/03/26/91-2798131_1.htm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瘋名醫![馬拉松夜診] 從下午看診到凌晨5點


名醫夜診從下午看診到凌晨5點

迷信名醫造成患者大排長龍,也讓醫護人員叫苦連天,高醫一位腸胃科主任吳登強,曾經在1月初的時候,為了把80多位患者看完,從晚上看到清晨5點鐘,病人等得都快睡著,而護士也不得不跟體力賽跑,為了維護醫療品質,院方把患者分散,同時也減少掛號和看診人數的上限,希望打破名醫迷思。

http://youtu.be/6XZ1udpMec8

護士:「你去後面手扶梯抽血。」

大醫院的腸胃科門診經常都擠滿病患,許多人在候診間外等待叫號,而很多患者為了找名醫,也都甘願排隊,不過不是排就能看得到,高醫這位腸胃科主任吳登強,今年1月初夜診時,就為了把80多位患者全部看完,從晚上看到清晨5點,不但病人必須耐心等候,醫護人員也都快累垮了。

高醫副院長蔡文展:「安排這些護理人員到宿舍睡覺,到白天讓他們回家。」

病患:「有效還是會等啊。」記者:「掛了一定要看到?」病患:「對啊,不然你就大概快到了再來。」

這間就是腸胃科主任吳登強的診療室,這位患者特地慕名而來卻撲了空,院方為了改善這種名醫排隊現象,把這位主任看診的人數減到60多位,同時也把夜診調整到白天,登門求診的人數將來也平均分給其他腸胃科醫師。

迷信名醫,造成有的門診超HOT,網路一開放預約就會額滿,現場掛號也真的得靠運氣,不過也有民眾認為除非是重病,不然不需要找名醫,否則醫療品質也沒有保障。

※摘自2012.3.21 【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E7%98%8B%E5%90%8D%E9%86%AB-%E5%A4%9C%E8%A8%BA%E6%8C%91%E7%87%88%E7%9C%8B%E8%A8%BA%E5%88%B0%E5%87%8C%E6%99%A85%E9%BB%9E-044928887.html
----------------------------------
名醫效應!不惜排健保卡 夜診看到凌晨

深信名醫造成患者大排長龍,也讓醫護人員叫苦連天!高醫一位腸胃科主任吳登強,曾經在1月初的時候,為了把80多位患者看完,從晚上看到清晨,病人等得都快睡著,而護士也不得不要跟體力賽跑;事實上,這樣算算,病患花時間等待,能等到醫師的看診時間根本不成比例,也嚴重影響醫療品質。

一早鐵捲門還沒拉起來,阿公、阿嬤把健保卡排在醫院的地上,就怕看不到這位名醫。患者:「早起來看還是晚了。」

他們甘願等的,就是高醫的腸胃科主任吳登強,今年1月初,這位腸胃科主任從白天看診換成了夜診,6點準時看,直到凌晨1點才把80位患者看完,算一算,一個人平均是5.25分,但醫師可以回家,卻累慘了善後整理的護士,直到清晨5點才回家。高醫副院長蔡文展:「讓護士來宿舍睡覺。」

患者:「大概要等30分鐘左右。」

花時間候診,患者如果能分到醫生5分鐘的時間,還算值得,但像看皮膚科,可就不成比例了!醫護人員:「要看醫生的請入內。」

護士叫號看診,患者不是和醫師1對1,而是2位病患一起進去,原來這位皮膚科醫師在地方小有名氣,醫師下午4點才開始看診,民眾趕著3點就來排隊,但等了快30分鐘,猜猜看,一名患者只能看多少時間?患者:「3、4分鐘有吧!」

一進一出,平均1到2分鐘,還真是迅速,如果只是回診看復原的情況,那更快了,瞧!這位年輕人大概只花了30秒。患者:「症狀如果一樣是有效。」

皮膚科醫師:「最主要我沒有在做美容。」

醫師不諱言,不看快一點根本看不完,但不管是拚速度看診或是像腸胃科,把病人等候的時間和醫護人員的疲累大大地拉長,過猶不及,恐怕都影響醫療品質。

※摘自2012.3.21 TVBS新聞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120321124928

聰明人才做白日夢!研究:智商越高越容易胡思亂想

看見國高中生上課撐著頭做白日夢,老師先別急著開罵,因為他們很可能是下一個愛因斯坦!美國進化人類學研究指出,經常胡思亂想的人工作記憶比較強,而這項能力與智商的關係密不可分。
▼不管上班上課,白日夢做得多都表示比較聰明喔!(圖/取自gizmodo.com)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與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針對認知與大腦科學進行聯合研究,發現人類工作記憶的極限,與執行任務時「神遊」的能力呈正相關。

實驗中,受試者被交付一個簡單的工作,「當螢幕出現文字時按按鈕」。每隔一段時間,研究團隊也會詢問受試者是否有在想別的事,並不時問他們一些數學問題。結果發現,覺得自己常胡思亂想的受試者在工作記憶上表現較佳,能夠同時兼顧按按鈕及回答問題。

研究人員史摩伍(Jonathan Smallwood)解釋說,「在進行簡單任務時,還能夠花時間想其他事情的人,顯然在腦力分配上比其他人來得優秀。」

工作記憶即是短期記憶,在過去研究中被認為與閱讀理解能力、智商有很高的關係;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越常做白日夢,工作記憶就越強,人也比較聰明。此外,研究人員也提出,在分神時所想到的事物,很可能代表是潛意識裡優先程度較高的。

※ 摘自 2012.3.20 ETtoday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320/33143.htm?from=ticker_ticker-1

~~~~~~~~~~~~~~~~~~~~~~~~~~~~~~~~~
【補充】


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作白日夢似乎讓工作記憶得以舒展。工作記憶愈強,神遊功力就愈了得,且不會忘記手中正進行的事情。(圖取自美國福斯新聞頻道網站www.foxnews.com)

逮到自己又在洗碗的時候作白日夢了嗎?新研究指出,如果這種事常發生,代表你大概擁有很強的工作記憶。

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作白日夢似乎給了工作記憶舒展的機會。工作記憶是能讓大腦一心多用的腦部運作空間,工作記憶愈強,神遊功力就愈了得,且不會忘記手中正在進行的事情。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與大腦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的研究員史摩伍德(Jonathan Smallwood)在聲明中指出:「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在搭公車、騎自行車上班或洗澡時,常會一邊計畫其他事情,這種能力大概是由工作記憶支撐。他們的大腦設法將資源分配到最為要緊的問題上。」

研究對象來自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社區,年齡介於18至65歲。研究人員要求其中1個團體從事簡單任務,好比在呼吸時按按鈕,或對出現在電腦螢幕上的字母按回覆。他們認為,這些任務十分簡單,受試者因此容易分神。

史摩伍德表示:「研究發現,當分派任務並不困難時,擁有多餘工作記憶的受試對象會將資源用於思考其他事物上,而非手邊正在進行的事。」

然而當工作記憶耗盡時,旁騖反倒會不由自主地占上風,譬如到家後完全不記得返家路徑,或看書時突然發現自己翻了好幾頁,卻不曉得讀了些什麼。

整體而言,手邊任務若需保持專注,工作記憶較強的人較能做到;工作記憶弱的人,心思常飄離手邊任務,表現也欠佳。

這項研究呼應了過去研究,顯示分心可能非壞事。譬如作白日夢常被與創意連結在一塊,研究人員認為,人們最具創意與創新的點子,是在作白日夢時蹦出。

研究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

※ 摘自 2012.3.20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3200068.aspx


愛情EQ量表 揪出恐怖情人 / 愛情EQ調查 大學情侶分手主因…沒感覺了

禽流感來襲,「情流感」也蠢蠢欲動。

一項針對大學生愛情EQ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男女分手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有些年輕人處理情傷時意氣用事,容易傷到對方,同時也傷到自己,一定要小心處理。
圖 / 取自網路

這項由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呂淑妤主持的調查,是依據過去愛情EQ學的教學經驗,以及大學生意見所設計的第一份本土化「愛情EQ量表」,針對北、中、南的大專院校學生進行,共有9題,簡單易懂。


從2361份回收問卷中,調查發現,年輕男女分手的最主要原因是「感覺沒了」及「個性不合」,分占40%及39%,接下來依序為「另結新歡」、「有誤解產生」及「家裡反對」等。

一旦決定各分東西,近6成是兩人私下協調達成,23%是透過手機簡訊或電郵告知對方,只有不到10%是透過電話讓對方知道分手的決定。

雖說好聚好散,但呂淑妤擔心,近1成受訪者得知對方要求分手時,會有暴力的想法及行為;另有少部分人會想不開,採取傷害對方或自己的手段,造成兩敗俱傷。

面對這些非理性行為,呂淑妤提出預防「情流感」的「三不」策略:一、不緊迫盯人,盡量避免奪命連環call:二、不強求回報,降低預期可以減少不甘心:三、不妄自菲薄,萬一受挫時,也要自信那是別人沒眼光,而非自己不好。

3月29日青年節即將到來,台北醫學大學及中山醫學大學合作舉辦為愛把脈的「愛情EQ」系列活動,包括「愛情鳥命名」及「愛情EQ」短片競賽,並發布愛情鳥漫畫集第1單元「愛情曲線圖」的4則Love Story,提供民眾免費下載,可參考台北醫學大學網站(http://www.tmu.edu.tw)或「校園關心運動」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aringcampus)。

※摘自2012/03/16【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57&f_SUB_ID=3561&f_ART_ID=378128
---------------------

【補充登錄】

愛情EQ調查/大學情侶分手主因…沒感覺了

以前「在天願作比翼鳥」,現在是「我可能不會愛上你」。學者設計第一份本土化「愛情EQ量表」出爐,調查發現,大學生和伴侶分手,最主要原因是「沒感覺了」。

怎樣才能成為萬人迷?調查也問到,女生最喜歡自己的三個字,是「巧(聰明)、好、優」,男生為「帥、好、巧(聰明)」;女生最恨的三個字為「醜、肥、俗(土)」,男為「醜、遜、俗(土)」,顯見男女生都怕自己醜。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所副教授呂淑妤根據她過去「愛情EQ學」教學經驗,再參考大學生意見,經實證研究與統計分析,設計出愛情EQ量表。

呂淑妤進一步三月初在北、中、南大專院校,問卷調查兩千三百多名大學生,發現男女分手原因,沒感覺了和個性不合占近八成;對方劈腿、另結新歡才占一成。顯示被甩不見得是因為「小王」或「小三」從中作梗,而是兩人相處。

社會情殺事件中,分手簡訊常令被甩者抓狂。調查卻發現,六成大學生分手方式頗理性,都說兩人私下協調好;只有兩成多是遭對方簡訊「通知」分手。

媒體常報導情殺案,有所謂「恐怖情人」,在分手事件中,被視為恐怖情人的特徵,依序是,被激怒後有言語或肢體攻擊行為、暴躁易怒和控制欲強等。

「男性多對外衝撞,女性總自我傷害!」中山醫學大學校長、也是精神科醫師賴德仁從臨床觀察,男性遇情傷,較會出現攻擊、暴力行為、開快車及喝酒鬧事;女性重則自殺割腕,輕則狂吃或血拚,撫慰心情。

賴德仁曾治療一名卅多歲女子,和男友交往十多年為他墮胎好幾次,後來男甩女,女子割腕自殺數次,最後由媽媽帶來精神科就醫。他建議,遇情傷時,不宜有任何決定。

要預防「情」流感,呂淑妤提出「三不政策」:一不緊迫盯人,二不強求回報,三不看輕自己,情路受挫是「別人沒眼光,不是自己不好」。

愛情EQ活動「愛情鳥命名」與「愛情EQ短片競賽」開跑,愛情鳥漫畫集「愛情曲線圖」供下載,參考北醫大網站 http://www.tmu.edu.tw或「校園關心運動」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aringcampus

※摘自2012/03/17【聯合新聞網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67853.shtml

【女生棒又讚~ 自體運動能助性~ 】

逾半女性 運動腹部也能高潮  (哇...男生沒得混了 >_<)
新研究顯示運動也能誘發女性性高潮,尤以腹部運動效果最佳
圖 / 蘋果日報

除了維持健康和減肥塑身,如今女性又多了一項誘因上健身房運動。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某些女性不用情人或性幻想,光靠運動就能誘發性高潮,其中又以腹部運動效果最佳。

次數超過10次

此由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金賽研究所性健康促進中心所做的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性與關係治療》特刊。該中心主任賀伯尼克調查370名18到63歲,曾體驗過運動誘發的性高潮或快感的女性後發現,近半數女性遇到這種反應的次數超過10次,而且發生時她們腦中壓根沒想到性或吸引她們的對象。
51.4%女性表示她們在做腹部運動時體驗到性快感或高潮,26.5%為舉重,20%為瑜伽,15.8%為踩腳踏車。5分之1女性說,她們無法控制自己在運動時發生的性快感或高潮。

助提升性生活

但運動誘發的性快感和高潮背後的機制尚不得而知,研究人員希望未來進一步了解觸發原因。賀伯尼克說:「這些數據顯示性高潮並不一定發生在性行為中,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女性性高潮的體內過程。我們尚未確定這些運動能改善女性性體驗,但運動可能具有提升女性性生活的潛力。」
影片 / 取自蘋果日報  
※ 摘自 2012.3.21【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4104528/IssueID/20120321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拚工作、不要命 日本專業男易早逝


[ 英國醫學期刊網站本月六日刊出的一篇研究指出,過去卅年來,日本男性經理人與專業人士的死亡率大幅上升,原因是在日本經濟成長停滯下,這群人重視工作勝過健康,因此不到六十歲早逝的風險比其他行業高。 ]

研究報告顯示,專業人士多因重視工作甚於健康而早逝。
圖為德國股票交易所的工作人員。 (圖/法新社)
英國醫學期刊網站本月六日刊出的一篇研究指出,過去卅年來,日本男性經理人與專業人士的死亡率大幅上升,原因是在日本經濟成長停滯下,這群人重視工作勝過健康,因此不到六十歲早逝的風險比其他行業高。
研究警告,已開發國家民眾的健康可能會因景氣不佳而變差,目前部分經濟體面臨經濟崩盤,可能會經歷與日本相同的處境。

研究人員檢視一九八○年到二○○五年間日本男性的死亡證明發現,他們的四大死因是:癌症、心臟疾病、腦部疾病和意外。相較於從事文書、銷售、服務、安全、農業、製造及運輸業的男性,專業人士和經理人不到六十歲就去世的風險多了一點七倍。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日本北里大學醫學部助理教授和田耕治,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二○○○年以後專業人士與經理人死於癌症、中風與心臟疾病的比例增加,但在其他行業卻下降。

和田在接受電話訪問時說:「在日本,任何人到醫院都能獲得全民健保補助,為什麼專業人士和經理人的死亡率較高?因為延誤就醫。甚至當症狀出現了,他們也找不出時間就醫,因此他們的癌症病情嚴重,甚至惡化成癌細胞轉移,以致回天乏術。」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死亡模式或許和一九九○年代末期以後日本經濟停滯多年有關。

研究還發現,二○○○年後,文書、製造及銷售人員的自殺率並無波動,專業及經理人的自殺率卻升高。和田說:「這群人承受較大壓力且生活型態不健康,即使薪水較高,卻沒有時間運動、睡覺。」

※ 摘自 2012/03/08 【聯合新聞網】

-------------------------------


專業人易早逝/健康與財富 一與○的拔河

雖然過去台灣有一些統計,指醫師等專業人士還較一般人短命;不過,這可能是統計上的謬誤造成的假象;健康不平等一直存在各階層,高社經地位的專門職業人士及經理人,一定比一般人還長壽。 ]

若是太平盛世,這些專業經理人員不會這麼英年早逝。

雖然過去台灣有一些統計,指醫師等專業人士還較一般人短命;不過,這可能是統計上的謬誤造成的假象;健康不平等一直存在各階層,高社經地位的專門職業人士及經理人,一定比一般人還長壽。

不過,愈來愈多像日本的這篇研究般:經濟不景氣及金融海嘯正在翻轉這種階層間的差異;不景氣對健康的殺傷力如瘟疫般,在全世界蔓延。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江東亮與鄭雅文等人針對經濟不景氣的最新本土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比起穩定的大企業,中小企業主與主要經理人在關廠與歇業前顫慄;面對經濟不景氣,瀕臨失業的經理人,還較已經失業者承受更沉重的心理壓力,自殺與心血管疾病等與壓力有關的死亡率,挨著金融海嘯的浪頭節節高升。

日本和台灣,其實全民的平均壽命還是緩步上揚;只是,這一群專業人員的死亡人口數拉升了。在太平盛世,並不表示就沒有工作壓力,唯都還在人體可以應付的等級;但是,一波波不景氣襲來,專業經理人認為必須更賣命,才能保住輝煌的過去,績效數字壓得這批社會菁英中間份子喘不過氣來,而新的研究終於證實,已喘不出氣來。

社會階層的健康不平等,存在已久;白領階級的平均壽命與健康狀況始終高於其他族群,而且隨著資本市場發達,健康差距愈拉愈大。諷刺的是,拉近階層差距的,不是讓差的階級追上,反倒是好的族群反轉向下。

這是警訊,許多人對抗壓力,用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導致更消磨健康。健康與財富的數學式中,賺得再多的錢,就好像 「一」後面的零;要有代表健康的「一」,後面的零才有意義。在金融風暴後,我們消失的不只是代表財富的「○」,職場上的熬磨,更蠶食前面代表健康的「一」。

※ 摘自 2012/03/08 【聯合新聞網╱記者 張耀懋】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10&f_SUB_ID=1443&f_ART_ID=376160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動得喘不過氣 可改變肌肉DNA

瑞典科學家說,想改變DNA並不難,二十分鐘的強力運動就可以做到。

(圖/摘自網路)

斯德哥爾摩卡洛琳斯卡研究所」的「齊拉特」教授說,只要持續運動二十分鐘,讓自己有點喘,到能說話卻沒辦法跟人交談的地步,肌肉裡的DNA就有了變化。不過,運動的強度不夠則沒有用處。

「齊拉特」說,肌肉DNA會改變是因為肌肉劇烈收縮。他說,喝咖啡也有同樣的效果。只不過,要達到改變DNA的程度必須喝五十杯以上的濃咖啡。

-----------------
※ 摘自 2012.3.7  Yahoo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E5%8B%95%E5%BE%97%E5%96%98%E4%B8%8D%E9%81%8E%E6%B0%A3-%E5%8F%AF%E6%94%B9%E8%AE%8A%E8%82%8C%E8%82%89dna-051909462.html